首页>推荐阅读
哲学的基本概念有什么?
发布时间: 2021-10-19    阅读数: 6157


“主—客”关系的第一个小阶段“意识”是开始有自我意识,而能区分自我和对象,意识到自我之外尚有物与我对立。例如人吃食物时,就能意识到食物在自己之外与自己对立。
“主体—客体”关系的第二个小阶段是“认识”。“认识”分“直观”(“直觉”)与“思维”。“直观”高于“意识”之处在于,“直观”某物不仅意识到此物存在于自己之外,而且进一步意识到此物在时间与空间之中。
“认识”中的第二个小阶段是“思维”。思维的产物是概念。正如黑格尔所说,思维不同于和高于直观之处在于,直观总是具有图像的,而思维本身则是摆脱了图像的认识活动。实际上,思维总是割裂世界的某一片段或某一事物与世界整体的联系,以考察这个片段或这个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即使不断扩大联系,使思维、认识愈益全面,也改变不了思维的这一基本状况。这也是真理之所以是相对的原因。思维总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和片面性。思维的产物——概念,就是一种界定,只要是一种界定,它就是有限制的。随着显示范围的变化、扩大和发展,原来适用的概念就必然要突破原有的界定而重新加以界定。所以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西方传统哲学都是概念哲学。都在认识的概念上做文章。
“主体—客体”关系的第三个小阶段是“实践”。而是指有了认识之后,根据认识所采取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实践——有目的、有意识的行动,仍属“主体—客体”关系的范围。自然科学的实践,经济的、政治的实践和道德的实践都是实践的一种表现形式。相对于认识来说,实践由于是一种改变、铸造的活动,总是更能直接接触世界之整体。
近代哲学与科学关系:正因为近代哲学与科学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哲学对科学的方法做了概括,接受了科学方法的洗礼,所以近代哲学一般地说也很强调方法,既讲究形式逻辑,又联系科学所提供的事实,具有重分析、重体系、重论证与论据等特点。现当代西方哲学中的两大思潮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以不同方式表现了哲学与现当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深刻联系。科学主义各流派主要以研究科学方法论、认识论和科学规律性为己任;人文主义各流派一般反映了现当代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高度发展所带来的关于人本身的问题。
近代哲学的发展阶段
1)第一期是由中世纪到近代的过渡期,即15—16世纪的所谓“文艺复兴”时期。这是一个自我觉醒的时代,人们的思想从空幻的彼岸世界回到了现实的此岸,2)17—18世纪末,是近代哲学的第二期。唯理论与经验论之争。
这个时期,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出现了分门别类的研究,现实世界成了可以由人类把握的对象或客体,哲学的兴趣集中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特别是二者的统一上,主体性原则成了近代哲学的主导原则。3)自18世纪末的康德哲学起,近代哲学进入第三期。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历史辩证法和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在各方面的成就,促使西方近代哲学发展到了自己的最高阶。这个时期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们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运用辩证法总结了前人的思想特别是唯理论与经验论之争,创立了以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
现当代哲学
从19世纪中叶起,西方哲学史进入了现当代哲学的发展时期。
1)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末出现了唯意志论、生命哲学、实证主义、马赫主义、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等。2)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方流行的主要哲学流派有新实在论、实用主义、人格主义、逻辑原子论、逻辑实证主义、现象学和存在主义。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美国家流行的主要是分析哲学的各支派如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实用主义、历史社会学派、日常语言哲学等,以及科学哲学;在欧洲大陆国家主要有现象学、存在主义、新托玛斯主义、解释学、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
唯心主义
两个问题:(一)究竟有没有一个实在的桌子呢?(二)如果有,它可能是怎样的客体?哲学家们一致同意第一个问题——不论桌子的性质如何,总归有一个实在的桌子——这种见解。他们只是在描述这个客体上有分歧,他们认为你获得感觉材料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所以你永远无法真正那个实在。我们之所以觉得在感觉材料以外还应当有一个物理的客体,其最大的原因在于我们要求不同的人都有着同一个客体。这个客体有什么性质呢?(1)空间:科学所赋给物质的唯一性质,就是占有空间位置和依照运动规律而运动的能力。实在的空间是公共的,而表面所看见的空间则是属于知觉者个人的。(2)时间:有必要像对待空间一样也把时间区别为公共的和个人的。凡是实在的都必然在某种意义上是精神的;或者说,无论如何,凡是我们能够知道的都必然在某种意义上是精神的。这样的哲学家就叫作“唯心主义者”。